毫無疑問,以BAT為代表的消費互聯網在過去十年里經歷了黃金年代。互聯網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造我們的生活,O2O隨處可見。而現在,當互聯網已經改造了消費領域后,正在進入產業領域。產業互聯網必將繼消費互聯網之后,成為下一個十年的風口。
但是此時此刻,在互聯網正在改造工業的年代,很多人心中有一種疑慮,或在不久的將來必有一種疑慮,那就是數億產業工人會不會失業?
中國有多少產業工人?沒有確切的數字,不過多方報道均采用2到3億的數字,姑且用數億來表示吧。這個問題并非聳人聽聞,因為這次互聯網對工業的改造被 稱為第四次工業革命,也就是工業4.0,其標志就是制造的智能化,因為現在計算機的發展水平已經到了CPU能夠即時處理周邊環境數據的地步,無人機和無人 汽車已經上路,無人工廠也為期不遠。海爾和格力、富士康這些家電3C的大佬都在投入巨資將流水線機器人化,“機器換人“成為時髦的詞語。
不遠的將來,富士康工廠上萬人同時上工的壯觀場面也許不會再出現,流水線上不再會有一排排女工作業,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個冷冰冰的機器人。所以提前一步擔心工人失業自有其道理,因為大部分工人都來自農村,除了機械性操作外,并不會其他技能。
想進入服務業?餐廳服務員都會用機器人了,新聞報道都用機器寫作了,基礎數據研究也是機器人化了,服務業從業人員本身都擔心失業問題,更不會給茫茫產業大軍留下多少余地。
面對擔憂,我們的答案是,隨著工種的消失,失業是必然的,但是一種需求的被滿足必然會產生另一種需求的渴望,作為個人,必須隨著時勢和環境的變化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能,調整自己的方向。決不能死抱著一棵樹,那是自尋死路,政府都救不了你。
以阿里巴巴為例,都說馬云用網絡商業消滅了實體商業,網商繁榮的背后是實體商業的蕭條。這種觀點確實很有市場。但是我們要看到,第一,實體商業衰落是 消費者用腳投票的結果,其實更有效的配置和利用了資源。第二,實體商業衰落后,失業的營業員去哪了?都變成了淘小二和微商了!我們不再需要那么多的售貨 員,但我們需要更多的微商了。在一家家店鋪倒閉的同時,海量的小作坊微店開始崛起,他們雇傭了大批人手來進貨、分揀和銷售。快遞行業也迎來了爆發式增長, 送貨小哥一夜之間邁入了中等收入群體。
同理,從今天看十年以后,遍地都會是無人工廠,但無人工廠并不是無人,人還需要做管理機器,維修機器,監督機器的活兒,因為機器會壞呀。這是可以想象到的場景之一。
場景之二,無人機送貨也許將成為現實,但是搭建起這樣的物流通道,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,還是會很多基礎設施方面工作需求的。
場景之三,如果3D打印夢想成真,每戶人家的客廳就是一個工廠,可以打印從微波爐到餐具等這種各樣的玩意,那又會產生多少商機?
這僅僅是從今天的想象力去看十年后,就像十五年前沒人能想到會有那么多淘小二和微商一樣,今天的我們也無法充分想象未來會誕生多少需求,那一定是遠遠超出大部分想象能力之外的。需求的事情,交給企業家和創業者去辦吧,讓他們替我們找出市場在哪里。
燈泡出現后 ,蠟燭工人失業了,鐵路出現后,馬車車夫失業了,但是我們的文明因此進步,我們的生活因此變好,還是擁抱未來吧,當然前提是不斷提高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