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百萬員工”,這也是京東第一次在公開場合表達了這樣的豪氣,雖然劉強東認為“管人也可以說是京東過去這些年很重要的一個核心能力”,但更多人還是擔憂,如果京東真有百萬人,那還會被列為互聯網公司嗎?
2015年,京東集團全年交易總額達人民幣4627億元,另據相關數據,截至2015年底,京東員工近11萬人,假如按照現在的員工收入比,當員工超過100萬的時候,京東的交易總額可能突破46000億元,而阿里巴巴平臺在2015年財年的交易額剛剛突破3萬億大關。
當然,在京東的員工中,配送員工一共6萬多人,占員工總數的 50% 。如果把倉儲和客服算上去,京東員工70%來自于物流,未來如果真的大幅增加員工,也一定會主要來自物流,這將意味著,未來京東將有至少80萬員工是快遞。
根據相關的從業者報告數據,截至2016年初,全國社會化電商物流從業人員達到203.3萬,其中,站點快遞員、站點倉庫操作人員、基層管理人員等一線人員163.6萬人。此前《快遞服務“十二五”規劃》顯示,截至2010年快遞從業人員達到60萬以上,5年間從業人員上漲約3.4倍。如果京東真有80萬快遞員和基層管理人員,那么,京東幾乎已經占據了半邊天。當然,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,物流業也在膨脹,如以京東等都以同樣的速度膨脹,那么,到時候,全國的快遞員將在目前數量上增加15倍,總數突破250萬。這真是一個天文數字了?!
我們再看看國內快遞行業的龍頭老大。截至2015年12月31日,順豐控股員工合計人數為121882名,擁有約1.5萬臺營運車輛,以及遍布中國大陸的近1.3萬個營業網點,擁有30架自有全貨機。但根據上市公告顯示,順豐2015年的員工數量比2014年減少了大概1.7萬人。
也就是說,當京東擁有百萬員工的時候,就達到了目前中國郵政的人員數量,也達到了目前三家電信運營商的人數,那就基本上實現了一村一點。可是,京東真需要這么多人嗎?
任何企業都有自己的規模范圍,否則,管理一定會稱為大問題。富士康確實有百萬員工,但是卻集中在幾個固定的地點,采取類似于軍事化的方式,也還是發生過太多的管理事件,京東的快遞員卻是要布局到全國各種區域,管理的難度可想而知?
從企業的效益來看,員工過多也并非好事。數據顯示,埃克森美孚和中國石油股份運營收入均在2600億美元左右,但前者2015年的凈利潤為160億美元,大約是后者的三倍。中石油雇員數超50萬人(各種身份的總計150萬人),埃克森美孚不到7.5萬人。企業并不是員工越多越好,而是要提高員工的收入比。
從全世界范圍來看,還沒有一家互聯網公司擁有百萬員工,沃爾瑪是零售業,富士康是工業制造,而互聯網公司最擅長的是集約化的管理和輕資產運營,對于如此龐大瞧分散的員工管理,并非是互聯網的長處。
京東以自建物流為自己的差異化優勢,在中國群雄并起的電商格局上站穩了腳跟并實現了跨越式發展,但物流一定也是有極限的,過度的投入也不會帶來相應的回報,從財務角度并不合算。何況,京東正在布局無人機,也屬于用機器替代人,在這樣的大背景下,怎么可能有百萬員工?
與此同時,已經逐漸壯大的京東也已經不再適合原來的戰略定位,需要與時俱進的進行修正,不切實際的企業戰略往往會對企業造成致命的傷害。馬上可以得天下,但不可以馬上治理天下,京東可以依靠自建物流打下電商江山,但不可以仍然依靠物流特點穩坐電商巨頭。對于任何人或組織來說,此前的成功往往都會成以后的拖累。
我們可以假設,如果京東在幾年之后真的有百萬員工,那京東就已經不再是電子商務,也不再是商品銷售,而是一家地地道道的快遞公司,雖然隨著O2O的發展,電商與快遞正在結合起來,可真的稱為了中國最大的單一快遞公司,真的就是京東的夢想嗎?